跳至主要内容

鱼语 | 第36个故事

 中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,每十二年轮回一次。我出生于戊辰龙年冬月,到如今已经经历过3个轮回了。


我的第一个十二年少不更事,第二个十二年又主要都是在读书求学,所以真正独立,能开始拥有自己的人生,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应该从第三个轮回开始。时间回到2012年, 那时的我大学本科已经毕业了,正在念研究生,可能已经开了酒吧了。


这样回忆起来颇有趣味,所以我借此文,梳理回顾一下近十二年的发展和反思。


2012年,我与小鱼(当时的女友,如今的妻子)在麓山南路下创立了一间酒吧。毫无经验的我们懵懵懂懂,反而打造了长沙河西必去的十家小店。




2014年,硕士毕业,转让了酒吧,入职杭州。成婚,次年女儿出生。



2016年,举家迁至新西兰基督城,开始博士求学生涯。


2019年2月,离开基督城来到惠灵顿,进入新西兰创新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。


2022年1月,离开科研院,加入环境部,转型政府投资。


2024年9月,从体制内离职,自主创业。


以上寥寥数笔,就刻画了我近十二年的职业轮廓和发展主线。


可能是长得比较着急的缘故,从小我就被认为少年老成。所以我也自认为自己踏实稳重,不喜变化,追求稳定的成长,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。我的职业曲线并非线性变化,反而每隔几年均有不同,不仅仅是变换雇主,而是在不同领域、不同环境和不同身份之间适应和转换。


从酒吧老板,到工程师,从科研人员,到投资经理,再到如今创新创业,每一步的转换时,都伴随着身边人的不解。例如我决定从科研院辞职加入投资基金时,我的一个同事问我“你有财务背景吗?你知道你将会面对什么吗?”,因为他是比利时人,英语都是我们的第二语言,所以我无法从言语中直接判断这是疑问还是反问,但表情中毫无疑问地透露着质疑。


工作带给我最大的快乐,不是驾轻就熟的掌控感,而是有机会做点不同的事。我喜欢迎接工作中的挑战,所以当我发现工作中的任务缺乏使命感,或更多变成事务性的轻车熟路,亦或是与我的热情不相匹配时,我会不可避免地追求环境的变化和挑战。


除了大学期间时关于创业的奇思妙想和天方夜谭,我真正严肃开始考虑创业其实也是仅两年的事。尤其是从事投资工作时,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企业、组织和个人,激发了我自己下场创业的热情。在大型企业和中央政府工作,愈发觉得个人的能力与平台的需求之间并非完美契合,就像把一块方形的积木放进圆形的洞里。


毫无疑问,对外,组织给我了一个无法比拟的平台,但对内,我在组织内要想有所发展,则必须按照组织人事需求发展去成为组织所需要的人,但那个模子与我个人的长处和劣势并不吻合。我想在一个成熟组织内打造一个适宜我的角色,尤其在中央政府,比登天还难。


所以我决定自己为自己打造一个平台,这样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而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弥补自己的短板,只有这样,我才能把自己的效用发挥到最大。


我最近一份工作是在中央部委的投资部门,有很多同事都在这里干到了退休,但我从未把此当作事业的终点站。在投资部工作,虽然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的项目,并提出意见,但我也只能提出意见。我并不拥有任何项目,也不能把我的意见落到实处,虽然我有机会对公司进行广泛的涉猎,但这非常肤浅。


乔布斯亦有类似的看法:(在咨询公司工作)“你的理解就像一张……香蕉的照片。你可能得到一张非常逼真的照片,但它只是二维的,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,你永远无法获得三维的理解。 所以,你可能墙上挂了很多照片,可以向你的朋友炫耀,你可以说“我了解香蕉,我知道桃子,我还认识葡萄”,但你从未真正品尝过它们的滋味。”


所以在这个第三个轮回的本命年来临之时,我决定干票大的,离开体制白手起家,看是否能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。


这便是我的第36个故事,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故事,这也可能是关于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的故事,当然,前提是他不被烧死的话。



评论

发表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鱼语 | 我的创业之旅——首月开篇:十年磨一剑 今朝试锋芒

前言:上周我向朋友们发送了创业以来的第一篇新闻稿,以下附上中文版。

新西兰科研领域大变革:皇家研究院重组,Callaghan Innovation 关闭

政府宣布了期待已久的科研领域重大改革细节,七个皇家研究院将被合并为三个“公共研究机构”。 此外,政府还将设立一个专注于先进技术的新研究机构,而 Callaghan Innovation 将被解散。 另一个名为 Invest NZ 的新实体也将成立,专注于吸引外国投资。 以下是主要改革措施: 皇家研究院重组: 新西兰的七个皇家研究院 (CRI) 将按研究领域合并为三个新的公共研究机构 (Public Research Organisation, PRO): 生物经济 PRO:包括 AgResearch、Manaaki Whenua – Landcare Research、Plant and Food Research 和 Scion。 地球科学 PRO:包括 Niwa(可能很快会收购 MetService)和 GNS Science。 健康与法医科学 PRO:由 ESR 组成。 设立先进技术 PRO: 新的 PRO 将围绕人工智能、合成生物学和量子等先进技术开展研究、能力建设和商业推广。 解散 Callaghan Innovation: 成立仅十多年的 Callaghan Innovation 将被关闭,其最重要的职能将转移到其他实体。 成立 Invest NZ: 新的 Invest NZ 机构将成为政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“一站式服务”,涵盖各行业和技术领域。 设立科学、创新和技术咨询委员会: 总理首席科学顾问一职(自 7 月以来一直空缺)将被新的咨询委员会取代。 科学、创新和技术部长 Judith Collins 表示,这些改革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年 12 亿纽币政府科研资金的价值,创建一个“更有活力”的体系,能够“响应优先事项并跟上技术进步”。 然而,新西兰科学家协会联席主席 Lucy Stewart 博士对这些改革表示怀疑,认为它们几乎没有解决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去年提出的担忧。 她质疑新的结构中环境和社会科学研究将如何定位,以及对“公益”研究的支持和兴趣程度,这些研究更关注社会效益而不是盈利。 鱼语: 从早期的科学与工业研究部 (DSIR),到后来的皇家研究院 (CRI) 和工业研究院(IRL),再到卡拉翰研究院( Callaghan Innovation),新西兰的科研体系一直在不断演变。此次改革,政府强调将提高科研效率,...